一、教學會議
依性質分為期刊論文討論會、病理複閱會議暨切片討論會、細胞病理討論會、病理品管之運作與檢討。並參與相關醫學會活動,如切片討論會、年會、專題講演,住院醫師訓練課程,分子病理訓練,細胞病理訓練等。
- 期刊論文討論會:每週一次。
- 病理複閱會議暨切片討論會:每天一次。
- 細胞病理討論會:每週二次。
- 病理品管之運作與檢討:每月一次。
- 全院臨床病理討論會:每三個月一次。
- 婦產、病理聯合討論會:每月一次。
- 腎臟病理聯合討論會:每月一次, 加不定期舉行。
- 耳鼻喉病理聯合討論會:每週一次。
- 血液腫瘤病理討論會:每隔週一次。
- 皮膚病理聯合討論會:每週一次。
- 胸腔內外科病理放射線聯合討論會:每週一次。
- 神經內外科、病理、放射線聯合討論會:每隔週一次。
- 骨科、病理、放射線聯合討論會:每月一次。
- 小兒病理聯合討論會:每月一次。
- 消化內外科、病理、放射線聯合討論會:每隔週一次。
- 泌尿外科、病理、放射線聯合討論會:每隔週一次。
- 乳房外科、病理、放射線聯合討論會:每隔週一次。
- 大腸直腸外、病理、放射線聯合討論會:每隔週一次。
- 外科病理討論會(本院北港分院):每月一次。
- 積極參加國內外病理學會活動及其他相關學會活動。
科內教學活動表(上午)
星期一
|
星期二
|
星期三
|
星期四
|
星期五
|
星期六
|
|
|
|
07:20/30-08:20/30
泌尿/神經
病理討論會
臨床與病理醫師
教學討論顯微鏡室
|
07:30-08:30
婦產科病理討論會
臨床與病理醫師
|
07:30-08:30
全院學術演講
|
08:30-09:30
醫療品質討論會
3樓會議室
|
08:30-09:30
期刊/學術研討會
3樓會議室
|
|
08:30-09:30
細胞病理病例討論會
黃枝梅顧問
教學討論顯微鏡室
|
0830-09:30
實習醫學生/住院醫師讀書會
教學討論顯微鏡室
|
|
09:30-10:00
困難切片討論會
教學討論顯微鏡室
|
09:30-10:30
細胞病理病例討論會
黃枝梅顧問
教學討論顯微鏡室
|
09:30-10:00
困難切片討論會
教學討論顯微鏡室
|
09:30-10:00
困難切片討論會
教學討論顯微鏡室
|
09:30-10:00
困難切片討論會
教學討論顯微鏡室
|
|
10:00-12:00
外科病理標本教學
住院醫師
標本處理室
|
10:00-12:00
外科病理標本教學
住院醫師
標本處理室
|
10:00-12:00
外科病理標本教學
住院醫師
標本處理室
|
10:00-12:00
外科病理標本教學
住院醫師
標本處理室
|
10:00-12:00
外科病理標本教學
住院醫師
標本處理室
|
|
科內教學活動表(下午)
星期一
|
星期二
|
星期三
|
星期四
|
星期五
|
星期六
|
14:00-14:30
大件病理標本教學
主治醫師
標本處理室
|
13:00-14:30
大件病理標本教學
主治醫師
標本處理室
|
13:30-16:00
皮膚病理討論會
臨床與病理醫師
分子病理辦公室
|
14:00-14:30
組織化學染色
技術組組長
會議室
|
13:00-14:30
大件病理標本教學
主治醫師
標本處理室
|
|
14:30-15:30
外科病理標本教學
住院醫師
標本處理室
|
14:30-15:30
外科病理標本教學
住院醫師
標本處理室
|
14:30-15:30
免疫組織化學染色
技術組組長
會議室
|
|
14:30-15:30
外科病理標本教學
住院醫師
標本處理室
|
|
16:00-17:00
標本處理與
常用染色的介紹
技術組組長
|
|
17:00-18:30
腫瘤病理討論會
臨床與病理醫師
教學討論顯微鏡室
|
|
|
|
二、臨床教學
提供實體標本、大體解剖標本、教學玻片、幻燈片及詳細說明手冊,供病理部住院醫師、見實習醫師及其他醫療科部的教學使用。
三、各級住院醫師核心訓練課程
- 病理醫師在服務、教學、研究之角色認知及自我期許。
- 病理部組成架構及基本運作之認識。
- 病理標本檢視、固定與切取訓練及標本盒之標示與檢查。
- 組織切片室之運作與常規染色的認識、原理及操作。
- 顯微鏡之操作及基本維修。
- 病理大體標本及顯微切片照相之訓練。
- 顯微切片之判讀及鑑別診斷。
- 病理報告之撰寫。
- 冰凍切片之操作、染色、及判讀。
- 快速細胞抹片之塗抹、染色、及判讀。
- 病理解剖施行目的之認知與施行技術之訓練。
- 病理解剖報告之撰寫及結果之討論。
- 病理部資料庫之認識、查詢、索引、及擷取。
- 基本組織化學染色之原理、操作及判讀。
- 免疫組織化學染色之認識、操作及判讀。
- 參與部內教學活動。
- 參與部際臨床病理討論會。
- 了解本部品質管理指標:包含病理組織切片報告時效五天、細胞病理報告時效兩天、冰凍切片單片20分鐘發報告、冰凍切片錯誤率、病理報告修改率1%。
- 延續及強化第一年住院醫師參與項目之訓練。
- 開始病理次專科之訓練(包括:肝臟暨兒科、婦產暨乳房、頭頸部、泌尿系統、骨骼暨軟組織、及婦科細胞等)。
- 協助醫學院之病理教學 (Teaching Assistant)。
- 延續及強化第二年住院醫師參與項目之訓練。
- 延續病理次專科之訓練(包括:血液腫瘤、皮膚、非婦科細胞、胸腔、移植暨心臟血管、及腎臟穿刺等次專科)。
- 各部際次專科會議之統籌。
- 免疫螢光染色之原理、操作及判讀。
- 螢光顯微鏡之原理、操作與判讀。
- 電子顯微鏡之原理、操作與判讀。
- 分子病理檢查之原理、操作及判讀。
- 特殊病例報告之收集、寫作及發表。
- 各器官教學切片及幻燈片之收集、整理與複閱。
- 參與醫學院病理實體標本及顯微切片之教學。
- 參與醫學院臨床醫學研究所病理組之訓練。
- 延續及加強病理次專科之訓練。
- 負責追蹤病理報告發出之時效及準確度。
- 協助部內各實驗室之品管。
- 協助交辦之部內行政工作。
- 統籌部內各教學及一般會議。
- 統籌醫院評鑑之各項事宜。
- 籌辦全院性之病理研討會。
- 專題病例之收集、參與研究計畫、及論文之發表。
- 協助部內各研究計畫之運作。
- 病理學會年度切片或論文討論會之參與及發表。
依本院規定,所有醫師每年須以線上和面授方式完成以下課程,包含性別、職安、感染、品質、病安、危機等相關課程。另外,第一年及第二年住院醫師每年應接受「一般醫學基本能力」或「教學能力提升」師資培育訓練課程至少2小時,且2小時內必須有1小時為「教學能力提升」培育課程。第三年以上住院醫師每年應接受「一般醫學基本能力」或「教學能力提升」師資培育訓練課程至少4小時,且4小時內必須有2小時為「教學能力提升」培育課程。上述課程有助於解剖病理專科醫師核心能力的養成及態度與行為的教育,且涵蓋醫學倫理及法律相關議題。